党员三兄弟风采
来源:本站    人气:6546    发布时间:2008-03-06

铜川市印台区“育种劳模”王长春、“干事支书”王长明、“果树财神”王长新


左起:王长明、王长春、王长新

铜川市印台区武伍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,在当地很有名气的“党员三兄弟”——王长春、王长明、王长新,就出自这个村子里的一个普通农家。兄弟三人经历不同,身份不同,性格上也有一些差异,但他们的内在品质,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都是奋发有为人

王长春排行老大,现任印台区小麦育种中心主任。1982年从原西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,二十多年如一日,不求名利,默默耕耘,把宝贵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小麦育种业。他选育的铜麦系列品种,目前在渭北旱塬已累计推广300多万亩。多年来,他主持完成科研推广项目25项,其中14项分别获得国家、省部级、市级科技成果奖,在农科战线上取得了丰硕成果,为农业增产、农民增收、解决贫困农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。1999年他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;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。当地群众把他叫作“育种劳模”。
    王长明排行老三,是家里惟一的一个“官”——现任武伍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。1992年他挑起村上这副重担后,为了改变落后贫穷的面貌,带领全村党员和群众苦战恶劣的自然条件,修路、引水、拉电、移民搬迁、建校兴学、发展果牧,使武伍村一天天变好,一天天变美,一天天变富。因为王长明想干事,敢干事,能干事,乡亲们送他绰号“干事支书”。2003年,铜川市委授予王长明“郭秀明式的好支书”称号。
    王长新在家年龄最小,但在印台区他的知名度最高。他常年义务在果农中间办培训,搞指导,手把手为果农传授务果经验,不仅为印台区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,也让果农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。2002年他在西固村搞技术指导,使该村的套袋苹果由70万只猛增到500万只,此项技术的推广,使全村苹果当年增收50多万元,由此,他被果农誉为“果树财神”。他培育的苹果品种,3个获部优产品,16个获省优产品。由于他贡献突出、事迹感人,2004年5月,印台区区委、区政府做出了《关于开展向王长新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》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都是一心为民人

一个农民家庭出了三个优秀党员,是巧合吗?带着这样的疑问,我们走进了武伍村。
    三兄弟的父亲名叫王庭月,原区政协委员。人生的挫折,使他在教育子女时超乎常规地严厉;母亲李月民,曾是东北长春女子中学的学生,在偏僻落后的武伍村,她是最有知识的人。两个老人有四儿一女,个个孝顺个个有出息,因此二老在武伍村里备受尊敬。
    1978年,王长春高考考了全县第三名。上什么样的大学,他可以有多种选择。但是,在他的志愿书上,却只有一个选择——西北农学院。大学毕业时,他又放弃了留校机会,毅然回到了贫穷落后的家乡,并且回到了最基层。当时,市农业局局长问这个新来的大学生有什么要求,王长春说:“只要有一块试验田就行!”就这样,他被分配到了惟一有块试验田的郊区原种场,开始了自己的小麦育种生涯。
    此后的二十多年时光里,在这块试验田里,人们都会看到长春那瘦高的身影:隆冬,西北风像刀子一样割着人的脸,他蹲在地里查看苗情,一看就是几个小时;盛夏,火辣辣的太阳仿佛要把大地烤熟,他却要在这里采粉、授粉、记录、选种、收割……为了大地的丰收,在这片试验田里,王长春播种了自己的理想,并用青春的热血和数不清的汗水进行了浇灌。
    大哥是大学生,国家干部,为国家做贡献是应该的。现在还是农民身份的王长新,曾经是果树站的一名“临时工”的王长新,常年冒严寒顶酷暑,在一个一个果园中奔波劳碌,又是为了什么呢? 
    还是让我们用王长新的话来回答吧。“我生在农村,长在农村,看到一些人生活困难,我心里难受。看到他们的果园产量低,质量差,卖不下钱,我心里急。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长,帮助他们务好果园多卖钱,尽快过上好日子,我也能像大哥一样成为有用之材了。” 
    说这话的时候,王长新很轻松,可是,谁能知道,为了实现让乡亲们“尽快过上好日子”这个心愿,他付出了多少心血,经历了多少磨难!有一组数字,也许能说明一些问题——在王长新的主持下,印台区建成全省示范园1个,市级示范园9个,区级示范园21个;近年来,他举办讲座500多次,培训果农近3万人次。
    虽然是个“官”,但是,为了乡亲们的好日子,村支书王长明受的委屈最多,承受的打击最大。建校那年,为了村上的事,得罪了个别人,他家的两头肥猪被人毒死了,继而果园的苹果树被砍,家里的麦秸垛被烧,面对大哭大闹责怪他不该当这个支书的妻子,长明无言以对。但是,在他的内心却激发出更强的信念:“为了乡亲们,受再大的委屈,我也要把事干成!”
    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,王长明和村委会一班人,这几年干成了许多大事:武伍村先后五次对村上道路进行了拓宽、硬化,原来架子车行走都困难、雨雪天气村民只好闭门不出的那条山路,现在卡车能跑,晴雨无阻;以前村上的电费高达两元多,并且还经常停电。农网改造中,他发动干部东挪西借找资金,跑区上,跑供电部门,硬是出色地完成了电网改造任务;武伍村缺水,村民吃水,要下到3里多路的沟里去挑,天雨路滑,多少人摔伤了身体摔坏了桶,组织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后,户均一口窖,村民再也不为没水吃发愁……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都是模范带头人

  弟兄三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就是少言寡语,其中长春尤甚。但是,和农民在一起的时候,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,有时候还会显得滔滔不绝:“今年底墒还可以啊……”“秋播的时候底肥一定要跟上……”育种站的人都知道,王长春和农民之间,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。正是有了这种和农民心贴心的感情,才会让王长春不畏艰难刻苦钻研。
  在王长春的助手冯艳丽的笔记本上,记着王长春说过的一句话,“不能在别人查档案时,才知道你是一名党员,必须用自己的言行去树立形象。”在冯艳丽的眼里,这句话一点都不空洞,并且有着太多太多的内容。
  担任村支书之前,王长明家里有一台拖拉机。农忙时耕地,农闲时就在附近的矿上跑运输,一天下来能挣三四十元,那个时候,长明手头宽裕日子好过,家里也盖起了几间新瓦房。可是,自从当了村支书,他家的日子一天天走了下坡路。
  干部没有富起来,村上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就拿村小学来说吧,长明上任后就对干部说,武伍人穷,是吃了没文化的亏,武伍人要翻身,必须先在文化上翻身。于是,他们决定建校。没有钱还要建校,长明和村委会一班人吃了多大苦、受了多大罪,这里就不说了。新校建好后,聘来了好老师。当年,武伍村小学就由全镇倒数第一跃为全镇第二,后来连续6年保持了全镇第一的升学成绩。
  以前,印台区苹果生产技术比较落后,果树站每推广一项新技术,都会遇到个别固执果农的质疑。技术员不怕吃苦怕受气,有人曾想撂挑子不干了。但是,从无怨言的站长王长新是他们的榜样,最后的结果,还是耐心细致做通了那些果农的工作。在他们的努力下,印台区苹果生产技术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,并且赢得了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和国家商务部的青睐,把出口导向型鲜苹果基地定在了印台区。
  王长春、王长明、王长新“党员三兄弟”的事迹,在印台区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,也感染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人。3月3日,印台区区委、区政府召开了“王长春王长明王长新同志事迹报告会”,事迹报告中,区政府礼堂里掌声阵阵,三兄弟离场时,人们自觉地起立鼓掌。那经久不息的掌声,表达了人们对三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崇敬之情,从这掌声中你能感觉到,在三兄弟模范事迹的激励下,一定会有更多的党员干部像他们一样,在不同的岗位上乐于奉献勤奋工作,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 。

版权所有:中共铜川市印台区委组织部 运行维护:铜川市印台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
地址:铜川市印台区同官路80号 联系电话:0919-4180739 电子邮件:ytdjzx0739@163.com
陕ICP备10202565号 陕公网安备 61020302000121号
分享按钮